大家觉得中国式教育如何
本人专注教育相关问题—解答教育疑惑。+关注了解更多内容。
谈起中国式教育可谓褒贬不一,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,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、人人满意的答案。从古至今,中国式教育不乏许许多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,值得深思和研究。但我个人认为,中国式教育、尤其是中国式家庭教育还是利大于弊的,成功案例比比皆是、不计其数。中国式教育首先具备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。因为中国式教育把家庭熏陶、父母教诲和孩子的优质教育、成人成才有机地地结合了起来。
中国式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
一、"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"
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孟子。孟子,名轲,字子与,战国时邹国人,后世,尊“亚圣”。孟母:孟子的母亲,姓仉,贤良有德。
故事是这样的:孟子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,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,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。因为周围是墓地,经常有人哭哭叫叫,孟柯也学着那些人,他们走来走去,孟柯也跟着他们。孟母见了,想:“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。于是,孟母又一次搬家,搬到集市边上。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,拼命招揽生意,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,孟母见了,又想:“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。”孟母又一次搬家了,这次,她搬到了学堂,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,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,孟母说:“这才是理想的地方。”
孟柯很贪玩,有一次,他逃学回到家中,孟母生气地说:“还没放学,你怎么就回来了?”孟子不敢作声。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。她说:“梭子断了,布就不能织了,学习也一样,日积月累,积少成多,才能获得成功。”孟子听了母亲的话,从此努力读书,成为了一个伟人。
二、岳母刺字的故事
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岳飞。岳飞出生在河南境内黄河边的附近。岳飞自幼父亲早逝,在师傅周侗教诲下学习文学、武艺和兵法。长大后天资聪慧,智慧过人,很早就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。他甘受清贫浊富,当宋朝收到侵略时,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一生报效国家,于是在他的背上刺下了“精忠报国”四个大字。他临危授命,战功显赫。在牛头山、爱华山等几个战役中,取得了辉煌战果,令金兵闻风丧胆。岳飞一生致力于解放中原,直捣黄龙伟大志向,但不幸惨遭奸臣秦侩等人的陷害,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,屈死于风波亭,时年三十九岁。
中国式教育失败的典型案例
一、李天一案例
李天一是李双江、梦鸽之子。从李天一事件中,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未成年人的粗暴,这必然会联想到李双江家庭教育的问题。从很多相关的报道来看,李双江非常溺爱他的儿子,给儿子买名牌,让他开豪车,在物质上大大的满足儿子的需求,并且没有任何原则的地步.李双江认为这样就可以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人了,要知道世界上有一条真理“在物质上过度追求的人都是精神空虚的人,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都不会过度追求物质”。别看李天一4岁就选为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,他获得钢琴、书法的大奖也无数个;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,留学美国等等,直到今天,他成功了吗?
“李天一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”?这是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反思的问题。
身边的朋友和网络上的网民都说李天一“坑爹”,我觉得大家说的还不够全面,不够深刻。做为一个也深爱儿子的母亲,我的观点是——不是李天一“坑爹”,而是李双江夫妇的教育“坑子”!如果不是父母的过度溺爱,李天一不会无法无天,任意妄为。虽然李双江给予了儿子所有的爱,但却没有教会他最基本的做人道理,没有教会他什么是爱人和自爱,也就是说李双江是在以爱的名义扼杀儿子,最终害了他,一失足就掉进了万丈深渊。
对于现在的孩子,家庭教育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,也是一门艺术,需要付出时间、花上心思、讲究技巧,才能把孩子培养好,长大后有所成就。千万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像李天一那样“事事必须唯我独尊的个性”。正确的做法就是:引导孩子从小做起,学会宽容,让孩子以善良、理解和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同学,孩子这样做,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理解和尊重。
教育孩子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,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“毒药”。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理智的、高尚的、科学的爱。所以家长朋友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理智,要“智爱”而不是“溺爱”,这样才能保护孩子健康的成长,才能有利于孩子成才,有一个美好的明天!
二、留学生刺母
只因学费问题起争执,24岁的旅日留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,众目睽睽下将刀刺向了52岁的母亲。这起“留学生刺母”案与前段时间“药家鑫杀人案”一起,再次掀起对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反思:究竟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样的悲剧?究竟是谁,让孩子们举起了那把锋利的刀?不可否认,无论“刺母案”还是“药家鑫杀人案”,都是极端的个案。然而频发的个案背后,亦有使人担忧的中国青少年人格健康状况,多位专家及机构均表示: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缺失,使得近十年来中国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呈加速发展的态势,此案中汪某的留学生身份,更应引起社会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。此事引发了一场“中国式”母爱与教育的争论。从开始出现愤怒到现在的为子求情,这位母亲和其家属,必定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。其母亲和家属称凶手“勤勉、懂事”,刺伤母亲是因为“精神不正常”,种种旨在为儿子辩护的说辞,显然也是经过多方衡量的结果。总而言之,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,超过了她对孩子的恨。
我毫不怀疑“中国式母爱”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母爱一样,都是伟大的、无私的、高尚的,她们对孩子有求必应,有难必帮,乃至于孩子对自己拔刀相向,差点丧命于孩子的刀下,自己还要为其苦苦求情,希望法律予以轻判。但是,“中国式母爱”也有情感有余、理智不足的弊端,这就往往导致母亲对子女的爱过多、过滥、过于没有保留和条件,最终也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和依赖,成为一种有害无益的溺爱。还是以刺母事件为例,作为一个成年人,即使你在留学,就一定要全部用父母的钱吗?父母寄钱晚了或者是少了,就一定要迁怒于母亲,甚至要用冰冷的刀子去伤害自己的母亲吗?儿子当然需要接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,可又是谁造成了儿子对父母这种过分的依赖?如果不是之前的有求必应,不是之前毫无条件和保留的爱,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种结果。
从以上正反两方面案例来看,中国式教育,尤其是中国式家庭教育利大于弊呢?还是弊大于利?古往今来,中庸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根深蒂固。所以,中国式教育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,这就得因人而异了。所以,如何在中国式教育中找到一个平衡点,才是最重要的。这就是,既要有中国式教育的优点,又要摒弃中国式教育的糟粕之处。
欢迎大家点赞、留言,也期待共同切磋教育问题,记得关注金笔乔木呦!
如何面对一个天天批评你的领导
我认为领导天天批评你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批评你?可怕的是你自己不晓得错在哪里?可怕的是你没担当、不敢面对、怨声载道,自暴自弃,甚至背后乱说谩骂领导。面对一个天天批评你的领导,我们该如何处理,我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实际,来回答这个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的问题,希望对你有所感悟。
一、弄清楚、搞明白领导为什么天天批评你。我想只要是一个正常的领导,就不会无缘无故、毫无根据的批评指责你。如果我们工作确实没做好,领导有看法、有意见不满意,我们就要敢于担当,不逃避,不推诿,不甩锅,主动承认错误,微笑接受领导批评,虚心听取领导教诲,保证下不为例。这样做,会让领导觉得孺子可教。
二、即使领导误解冤枉你,千万不要当众反驳、解释和争辩,切忌背后发牢骚,谩骂领导。要给领导面子,要给领导树立威性。如果你觉得被误会、被冤枉了,可以找一个恰当的时间、合适的场合当面向领导汇报,解释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领导心里会感激你,会觉得你是一个成熟和理智的人,会不知不觉看好你、信任你,说不定你们会成为好朋友。因为领导不是神仙,也是常人,是常人都会犯错误。
三、领导批评不一定全是坏事,不必过分看重。俗话说得好,打是亲,骂是爱,如果领导不理你,说明你已经边缘化了。我过去一位老领导,每次开会批评人,都点名批评我,但我沉默不语,微笑点头虚心接受,不是我内心强大,其实我郁闷至极。终于逮住一个机会准备向领导解释,还没来得及开口,领导说我对你映像最好最深,我不批评你,还能批评谁?他甚至说你这么优秀的人都在遭批评,其他的人可想而知,肯定会触及灵魂,牢记在心。弄的我哭笑不得,我还能说什么?久而久之,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。各位亲,你们说这是好事或是坏事?欢迎讨论。
我是粮农二代,一家之言,仅供参考。插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请问: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,跟西方的人文思想有什么不同
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区别,中国人从古代开始一直受儒家思想意识的熏陶,将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,同现实中人民大众的生活相结合,以唯物主义的科学理念认识问题,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按照科学的文化观,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,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封建迷信的产物,远远脱离了社会实践,是封建制度骗人的鬼域伎俩,这就是中国人,从历史中得出的正确答案,只有依靠劳动人民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,也就是现在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。
所谓的西方文化思想,从表面看似乎比较超前,主观上以开放平等为主,可骨子里始终保留着上帝的影子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双手合十,祈祷上帝,乞求主的保佑,完全脱离了实事求实的唯物思想的科学观,根本就没有什么天人合一的理念,有的只是极少数富人的人文思想,代表着只是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。